成都望江十二乐微博物馆品味原滋原味“音乐真谛”

2020-8-3

“十二乐微博物馆几乎囊括了所有乐器品种,爱好音乐、想学乐器的家庭来这里能获知关于音乐的一切权威意见,想深入了解还能免费参与专业老师的公益课堂……”7月29日,成都武侯区望江路街道老马路国际社区书记张戈向居民们介绍道。





林慧敏,十二乐微博物馆发起人,说起川音附近的乐器店,她可是又爱又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林慧敏就读于新生路的四川音乐学院,她学的是舞蹈,但每每放学经过校门外的乐器店,总会驻足留恋。厨窗内亮闪闪的乐器让她爱不释手,各种乐器从屋内飘出的美妙音符更是让她心驰神往。在乐器店外一站就是良久,她很想走进去仔细的把玩那美好的乐器,用她的双手按响那奇妙的音符。可是,商店老板的一句问话却让她掉头就走:“妹妹你买乐器哇?”





精美而昂贵的乐器不是一般家庭能随意购买的,老板不会让没有购买能力的小孩轻意触碰崭新的商品。每当此时,林慧敏只能低头不语,默默走开。多年以后,林慧敏成立的社会组织艺美惠开始在望江路街道承接文体活动。川音学子加上从事文艺事业多年的双重身份,让她与川音很多乐器老师交上了朋友,她得知现在很多老师在校门外开起了乐器店。小时候站在乐器店门外徘徊的“小女孩”仍在她心里挣扎,她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一个普通人更容易了解乐器,走进艺术。她相信很多小孩可能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被挡在了门外。能不能有什么方法让普通人不买乐器也能堂堂正正走进乐器店,感受乐器的美好,了解音乐的故事呢?



2017年9月13日,由林慧敏发起,望江路街道党工委联合艺美惠和川音夏罡教授建立了第一家手风琴微博物馆。这间微型音乐博物馆的主体是夏罡在川音校门外开设的手风琴乐器店,在店里陈列了各个时期和各种风格的手风琴,市民不用买乐器也可以进店欣赏,店员和馆长还会为爱好者们讲解手风琴的历史和故事。在街道的支持下手风琴微博物馆还做了延伸服务——为市民开设公益音乐课堂,爱好者可以来这里免费听大师演奏,跟随专业老师学习演奏技巧。

2018年,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艺术家、乐器店商家认同微型音乐博物馆的理念,大家都想加入进来。“当时川音门口有145家乐器店,我们从中选择了12家最具代表性的店。”林慧敏说。这十二家乐器店可谓各有特色,一个“音乐小白”把这十二家店了解一遍也就对中外乐器有了入门级了解。如果仔细听取馆长介绍那是相当长见识的,瞬间能向朋友讲出几条“唬人”的音乐“硬知识”。



在林慧敏看来,十二乐微博物馆的意义还在于一些即将失传的中国古乐,这里还有人在一直努力传承。古月胡微博物馆历经三代人,川音街区的历史断面如同琥珀保存在古月胡微博物馆内。胡德本于1995年5月1日创立,承载着老成都的音乐记忆,展销名家制作的精品乐器,也展销面临失传的传统乐器,以及一些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小配件。在这里可以看到绑着蟒蛇皮的二胡,也能看到面临失传的乐器,比如:金钱板,由楠竹片制成,板中嵌小铜钱,它既可作伴奏乐器,又作表演道具,是清顺治年间四川的一种民间艺术。清音鼓,四川民间的说唱音乐,流传至今已经200多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还有马锣、瑟、筑、箜篌、鼗(táo)、搏拊(fǔ)、箎(chí)、龠(yuè)、筚篥等很多叫不出来名字的乐器。



通过打造十二乐微博物馆,望江路街道搭建了居民与音乐人的互动平台,搭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平台,让艺术家走到社区,走进院落,增加了整个区域国际范儿的音乐氛围。这里鼓励开发音乐文创产品,孵化专业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为重塑生活美学新场景注入了新活力。

回顶部